數量--傳統制造更適合大批量生產,而金屬3D打印對于小型,復雜或特殊的液壓元件可能更經濟或實用。節省時間--切割工序,如CNC加工,從一根金屬棒生產一個元件可能需要30至60天,或需要6至12個月。對于3D打印,液壓元件可以在幾天內按需打印。如果印刷的零件需要加工,交貨時間可能會增加到一兩周。Prototype-3D打印原型設計可以同時產生不同的原型變體,從而使評估設計方案成為可能。材料選擇-液壓元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腐蝕性,以安全地處理液壓系統中普遍存在的高壓。3D打印技術可以提供更廣泛的材料,包括不銹鋼(AISI316L),鋁,鈦,鉻鎳鐵合金(Ti6Al4V)(625或718),以及馬氏體時效鋼。
由于金屬3d打印在液壓系統領域的應用較新,因此提出了一個問題,即如何將三維打印零件的材料性能與傳統工藝進行比較。雖然典型的力學性能,如拉伸強度、屈服強度和彈性模量似乎相當,但液壓系統中經常遇到的高壓需要根據材料的選擇加以考慮。
通過適當的材料選擇和設計,零部件可以承受這些壓力,但也可能遇到難以適應的沖擊和壓力沖擊。例如,流形通常由球墨鑄鐵或其他球墨性材料制成,以處理這些沖擊,但這些材料不利于3D打印的制造過程。鋼鐵和碳鋼材料也屬于這一類,因為原材料必須以粉末的形式存在。
復雜的液壓元件,通過金屬3D打印,可以包括細節、重量和尺寸的縮減,而不影響性能。這對于傳統的加工工業來說是極其困難的,甚至是不可能的。
在
線
客
服